一、將成分復雜的光,分解為光譜線的科學儀器。測量范圍一般包括波長范圍為380~780nm的可見光區和波長范圍為200~380nm的紫外光區。不同的光源都有其有的發射光譜,因此可采用不同的發光體作為儀器的光源。
二、鎢燈的發射光譜:鎢燈光源所發出的380~780nm波長的光譜光通過三棱鏡折射后,可得到由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組成的連續色譜;該色譜可作為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的光源。
三、分光光度法是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光的吸收度,對該物質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。常用的波長范圍為:(1)200~380nm的紫外光區,(2)380~780nm的可見光區,(3)2.5~25μm(按波數計為4000cm<-1>~400cm<-1>)的紅外光區。所用儀器為紫外分光光度計、可見光分光光度計(或比色計)、紅外分光光度計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。為保證測量的精密度和準確度,所有儀器應按照國家計量檢定規程或本附錄規定,定期進行校正檢定。
四、當光線通過某種物質的溶液時透過的光的強度減弱,因為有一部分光在溶液的表面反射或分散,一部分光被組成此溶液的物質所吸收只有一部分光可透過溶液。入射光=反射光+分散光+吸收光+透過光。如果我們用蒸餾水(或組成此溶液的溶劑)作為"空白"去校正反射,分散等因素造成的入射光的損失則:入射光=吸收光十透過光。